11-12個月成長里程碑


1歲左右的孩子,其實大概能理解大人的要求,所以這階段是建立常規的重要時期喔。當孩子做錯事時,最好能用明確且嚴肅的態度制止,做對了也要及時表揚,給予信心,讓孩子區分什麼是「對」與「錯」,建立「可以」和「不行」之間的界線。

發展指標重點

將近1歲的寶寶開始有獨立移行的能力,對於環境探索的動機更加強烈,會出現用食指指向遠方物品的動作,能更靈敏地掌握物品,對於熟悉的玩具,已經知道其功能性,能按照玩具的功能性去玩玩具。


這些寶寶做到了嗎?

粗動作

獨自站立,雙手扶家具行走              
此階段的寶寶,四肢已有足夠肌力與協調性,會出現類似雙手高舉的獨立行走動作,大人牽著手可以走幾步路,也會出現蹲的動作,蹲下後也能站起來。平時給寶寶一個紙箱或小推車,讓寶寶練習推物前進,剛開始學走路時,寶寶感到恐懼、不確定是正常的,由爸媽牽著孩子一起走,能夠幫助孩子克服不安的心情。

精細動作

手拿物品更穩,把東西放到容器中      
寶寶手部肌肉的控制越來越靈敏,在拿取物品時,不僅使用前三指抓握,食指和拇指的動作也更靈活,已漸漸能將物品控制於手指端,牢牢抓握。玩玩具時,儘量鼓勵孩子同時使用雙手,像是先將一個物品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上,再拿取下一個物品。

聽力及語言

模仿發出單音、出現子音加母音的音節      
寶寶聽到聲音會想模仿以及回應,發出聲音的種類越來越多,不僅能說出爸爸、媽媽等詞彙,也能發出子音加上母音的音節,例如:ㄍㄚ、ㄧㄚ等聲音。爸媽可準備一些文字不多、插圖簡單,色彩也較鮮豔的圖書、布書,開始進行親子共讀,養成寶寶愛閱讀的習慣。

情緒及社會性

出現陌生焦慮      
寶寶持續有認生的情形,陌生人靠近時也會明顯出現害怕、焦慮情緒,並只喜歡和特定的人互動、玩耍。照顧者要離開寶寶時,記得和寶寶說再見,同時握著寶寶的手擺動表示再見。此外,開始讓孩子了解哪些情境該說「謝謝」,並刻意練習,培養基本禮儀。

認知

有物品功能概念,維持短暫注意力       
根據生活中爸媽的示範,以及不斷嘗試,寶寶開始明白各種物品的功能性,找到物品如何使用,例如:在玩遊戲時,寶寶知道車子是在地上跑、會前進與後退。 平常遊戲時,可以拿幾個盒子,並將一個小玩具放在其中一個盒子裡,不斷變換盒子位置,讓寶寶猜猜:玩具在哪裡?用簡單小遊戲訓練專注力與觀察力。

提早問醫生

寶寶的粗動作發展已進展到可在協助下站立與行走,為了幫助日後走路走得更穩,請父母跟寶寶玩「起立、蹲下」的遊戲,以強化腰部與腳步的力氣。

與此同時,細動作的發展也是寶寶大有表現的時候,爸媽不妨給寶寶一些玩法或隨著用力方式不同而改變形狀的玩具,如:積木、黏土或紙張,體會不同的用力方式與材質觸感,使寶寶學習手的各種技能,如:捏、揉、推、打、搖晃等等,進而讓手指頭更靈活,而有更好的手眼協調能力。

肢體語言是輔助語言學習的利器!父母透過示範讓寶寶學習表達方式,請不要忘記同時加上「配音」,邊做邊說,讓他可將動作與話語順利連結,加速口語學習的速度與認知能力的培養。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對主要照顧者建立情感的依附關係,請爸媽或主要照顧者多與寶寶玩簡單的遊戲,讓他透過模仿成人的簡單動作,如:揮手(表示再見)或拍手(表示鼓勵),開啟學習的大門!由於寶寶已可建立「物體恆存」的概念,建議爸媽有空多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讓他出現尋找人或物的動作,透過重複的遊戲,更加了解即使暫時看不到某些人或物,但依舊存在,為之後的人格獨立發展奠定基礎!  
 

如果孩子有以下情況,可以諮詢醫師的建議:

  • 用眼神、聲音、手勢表達意願有困難
  • 無法用手指將物品放置於容器中
  • 尚未有物體恆存概念,未出現尋物行為

 

專家小叮嚀
  1. 寶寶若仍對自己的名字或小名沒有反應;聽到大人逗弄的音調無模仿行為,也不發出音量高低或不同的語音,就要留意是否有聽力問題或發展障礙,例如:自閉症。爸媽平時也可以輕鬆愉悅的語氣多和寶寶說話,對寶寶輸入簡單詞彙來誘發其模仿聲音。
  2. 寶寶的全身肌肉與動作協調越來越成熟,開始喜歡讓大人牽著走或出現類似獨立行走的動作,不過,在嘗試的過程中,寶寶容易出現不小心跌倒的情形,對於行走會產生挫折感,爸媽可多給予鼓勵,讓寶寶更願嘗試與突破。家中的設置也以安全支持為原則,例如:在地上鋪設軟墊、提供可扶持的家具等。

*本篇文章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此文章是否對您有幫助
非常有幫助
有幫助
尚可
沒幫助
完全沒幫助
建議使用Chrome、Safari瀏覽器
Copyright © 2021親子天下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