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麼做

擺脫情緒、換個說法,避開親師溝通地雷

2022-01-16
親子天下 李宜蓁

擺脫情緒、換個說法,避開親師溝通地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請帶孩子去做評估」是老師難以啟齒,父母也難以接受的事。父母和老師如何克服彼此間的溝通障礙,一起幫助孩子?


開學一個半月了,孩子初上小一的愷欣媽媽(化名)接到老師電話說:「媽媽,愷欣在學校上課時常坐不住,沒有耐性,今天全班同學都在等他一個人下課。愷欣在專注力這方面跟其他同學有落差,我建議媽媽帶他去做一下評估,上一些專注力的課!」掛了電話,愷欣媽媽耳朵一陣熱,但心卻涼了半截,好像被判刑一樣,「怎麼辦,我的孩子有問題,老師叫我帶去看醫生!」 

孩子剛進幼兒園、升上小學,或轉換新學校、新班級時,家長最怕接到的莫過於這種電話。到了「去評估、鑑定」這個階段,代表家長面對的可能是大問題,也許是長期抗戰,比起老師說「今天你家小孩打了隔壁同學」,這種投訴電話要嚴重好幾倍,處理也更為棘手。 

大多數家長頭一次聽到老師這麼說,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錯愕、疑惑。第一時間家長也不清楚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心情焦躁不安,只能到處求援問親友團,上網找相關資料,希望問題不是出在自己小孩身上。帶有情緒的疑問一一浮現,「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的小孩?為什麼沒看到好的只看到壞的!」接下來家長面對老師的反應,可能是因擔心而否認、忽略問題,或不知所措。「老師,她在家裡都不是這樣耶!」「老師反正他就是皮,你打他罵他就好了啦!」「老師,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國小任教多年的陳方于(化名)說,要跟家長溝通這種事情,老師的壓力也很大,明明一片好意,又怕被誤會是找麻煩。有些家長態度強硬,跟老師嗆聲要直接轉班轉學,有些家長則是置之不理,老師若再次提醒又怕引起反彈。 

當孩子有狀況需要協助時,親師的頭一次溝通很容易「卡住」,主要是因為彼此不熟悉,信任感未建立起來,就面臨必須攜手解決問題的緣故。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小學任教二十多年的特教老師李惠藺說,若家長沒有後續反應,可能是真的不曉得該怎麼做,也還沒處理好自己的心情,「這時老師陳述的方式和家長的態度將會成為彼此互動的關鍵。」 

擺脫情緒,一起聚焦協助孩子

如果老師是這樣子發球:「媽媽,你的孩子嚴重影響全班同學上課的秩序,我用了很多方法都無效,他實在太過動了!」以抱怨孩子,甚至用指責家長沒有使力的方式溝通,或許能單方面發洩老師自身的情緒壓力,但這麼做只會讓家長更無奈自責,完全無助於解決問題。 

若老師能以關心孩子的態度出發,跟家長一併陳述孩子的優點和弱點,並委婉表達不希望孩子的弱點影響到他全面發展的擔憂,且試著去了解家長背景和溝通模式,家長會更容易把老師的話聽進去。 

此外,在老師說出「請家長帶去評估鑑定」之前,必須先做到兩件事:經過一段時間(至少一至兩個月)的客觀觀察紀錄,與變換幾種不同教法與輔導策略來幫助孩子改善問題;而不是班級經營一遇到困難,就馬上把問題丟給孩子和家長。 

同樣,李惠藺也提醒,當老師在陳述孩子問題時,即便家長心中有千百個問號,想幫孩子解釋,感覺非常不舒服,家長都應該先深呼吸,聽老師把話講完。穩住情緒後,先說一句:「謝謝老師幫我觀察孩子的行為,」柔化彼此可能的對立,才能趕快把問題焦點轉回孩子身上。接著詢問老師,有沒有家長可在家裡做觀察或調整的地方,接收老師的好意,親師目標一致,一起為孩子解決問題。 
 

換個說法,避開親師溝通的地雷

爸媽不要這樣說: 
X  老師,你怎麼都沒有幫我的孩子! 
X  老師,沒這麼嚴重吧! 
X  老師,我的孩子之前反應沒這麼激烈,是不是你在學校沒有處理好才造成的? 
X  讓每個孩子安靜坐下來上課,不是老師的專業嗎? 

老師不要這樣說: 
X  爸爸媽媽,你們在家裡要教啊!太寵孩子了! 
X  之前幼兒園老師沒反應過,可能是因為私立學校的老師通常不想惹事。 
X  媽媽,你的孩子講都講不聽,我沒遇過這樣難教的! 
X  孩子其他表現正常的地方都是學生該做的,本來就沒什麼好說的。

此文章是否對您有幫助
非常有幫助
有幫助
尚可
沒幫助
完全沒幫助
建議使用Chrome、Safari瀏覽器
Copyright © 2021親子天下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