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長樂國小老師沈雅琪在網路社群上以「神老師」聞名。雖是姓氏諧音,但她在帶領特殊生的確也頗「神」。她曾是凡事認真的嚴師,卻因為生下學習障礙的女兒,讓她重新反省當老師的初衷,思考如何面對能力不一樣的孩子,並全台演講推動特教融合理念。
「我知道你是亞斯,但是你不能那麼固執」、「我知道你過動,那現在請你坐好」、「我知道你有學障,不過你努力一下,總會認得幾個字吧!」
以上這些教學現場老師對特殊生常常脫口而出的話,乍聽之下頗有道理。但沈雅琪說,仔細想想,說話者雖然知道孩子有特殊需求,但對特殊孩子的痛苦及困難的理解,其實僅止於表面。
為什麼老師不願意接納這些特殊的孩子呢?沈雅琪說:「老師並不是不願意接納,而是真的無法理解。好比我在生老三之前,不理解怎麼會有『學不會』這種事一樣。」
有18年資深導師經驗的沈雅琪,直到自己當了特殊兒家長之後,才開始真正理解。沈雅琪有3個孩子,老大、老二是男孩,9年前她生下老三,女兒10個月時因台大腦部斷層掃描結果,判定她終身學習遲緩,直到兩歲拿到中度身心障礙手冊,這件事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在那之前,她是嚴格盡責的「虎師」,始終鞭策落後的學生要「再努力一點」,有了老三、讓她重頭檢視當老師的初衷,也讓她反思該如何看待能力不一樣的孩子。
女兒小一時,沈雅琪安排她進自己服務多年的學校,以為一切妥當,女兒卻在她最有把握的學校,被禁止上體育課3個月、受教權遭剝奪,讓身為特殊兒家長的她,遭受莫大打擊。
她明白老師的「不理解」,對特殊兒和家長的遭遇也感同身受,因此她開始全國南北奔波,對老師、家長演講,希望大家能更重視特殊兒在學校的處境。
演講完後,總會有一些無助的老師上前詢問:「該怎麼對待某一類型的特殊生?」沈雅琪總是回答,唯一的方法就是接納他/她。沈雅琪說:「如果眼前這個讓你頭痛的小孩,是你的孩子,你不會希望老師跟你說『我沒辦法』,你會想盡辦法幫助他,而不會排斥他。」
沈雅琪從4個面向,提供教育現場老師務實方法,幫助特殊生融入班級:
過去在談普通班的特教融合,側重在如何讓特殊兒變正常的「教學技術」,比如怎麼讓過動兒乖乖上課、讓亞斯的直言不要惹怒同學等等。然而老師若能擺脫想矯正他們的心情、換到特殊兒的位置思考,或許是親師生三方互相同理、合作的起點。
沈雅琪以她帶過的一位過動兒(A生)為例說明。A生上課時會手持長尺揮舞,還加上「配音」,沈雅琪很怕他會揮到其他同學,也怕影響上課、干擾到同學,於是過去搶走了A生手上的尺,但他馬上又拿了另一個物品揮起來,隨即又被搶下。沈雅琪個頭高、嗓門大,A生雖憤怒卻敢怒不敢言,沈雅琪怕A生壓抑的情緒在稍後科任課爆發,狀況勢必得處理,但她卻遲遲想不出有效方法。
沈雅琪觀察,當A生手上的東西被搶、被禁止揮舞物品時,他竟開始剝手皮。她驚覺制止行為給孩子帶來嚴重焦慮,她換位思考:他上課是否需要這些東西才能情緒穩定的上課?於是她與A生的媽媽溝通,決定提供不會發出聲音、也相對安全的「黏土」讓他上課捏。另一方面沈雅琪也跟A生約定,他捏黏土的「飛行範圍」要限制在身體以內,不能舉高遮住後面,也不能揮到其他同學。
「忽然間他變成一個好可愛的孩子,靜靜地摳黏土,他又是一個聽覺型的孩子,雖然沒在看我,但有跟上我的課,我們彼此都用最舒服的方式上課,」沈雅琪形容。
很多老師一輩子只遇過一個自閉症(或各種特殊障別)孩子,而終於帶得順手時,孩子就畢業了,然後又得面對另一個全新挑戰。「許多導師非常無助,因為學生就這樣交到我們手上,卻沒教我們怎麼帶,」沈雅琪認為,要能讓特殊生融入班級,重要的是與學校團隊合作。
像是沈雅琪曾帶過一個腦瘤兒,生活上明明可自理的部分,卻一直要求她來做,比方上廁所要她幫忙脫褲子、吃飯要她幫忙餵,讓她很困惑。特教老師觀察後告訴她:「其實他不是在找麻煩、而是在討愛,因為你一整天忙別的事,只有這兩個時間是專注在他身上。」
沈雅琪終於領會,導師帶班,很容易像媽媽看自己孩子一樣有盲點,也容易陷入孩子不當行為引起的情緒中。這時,特教老師、輔導老師常會帶她看到不一樣的觀點,並給予專業建議,「原來該調整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我。」而老師若真的有理解、接納的困難,也可以求助校園其他管道。比方沈雅琪在她能量低落時,會找隔壁班老師幫忙,讓她有空檔調整心情。
特殊生的特殊行為會被當成怪咖,班級的友善環境得靠導師引導。沈雅琪曾帶過一個自閉兒(B生),一天到晚甩手、尖叫,她趁著B生到資源班時,邀請其他同學體驗用力甩手20下,同學甩完10下抱怨:「手好痠,手好像快飛出去了!」
沈雅琪搭配相關的影片播放、動作演練後,做全班討論:「如果你可以控制,想不想這樣甩手?」同學答不會,因為太痛了!她再追問:「你們覺得B生為什麼一直甩?因為B生的頭腦叫他一直甩,他沒辦法控制。」「你們覺得B生一直尖叫很舒服嗎?」讓其他同學可以跳過「怪咖」的層次思考,同理特殊生的特殊行為。
老師討厭或喜歡某個孩子,學生都看得清清楚楚,學生內心會想:「如果連老師都討厭他,那我們欺負他也是剛好而已!」但如果老師肯定他,其他學生也會跟著看見他的價值。
沈雅琪說,如果有學生公然羞辱其他同學(包含特殊生、一般生),她會立刻制止、要求道歉,並聲明這樣很惡劣,讓全班看見老師很介意這種事,「在我班上不可能大街罵人、小巷道歉,」她說。像這樣敢公開給人好看的學生,在班上有一定的影響力、才會如此囂張,老師公開制止這個動作非常必要。她也不允許同學「只是好玩而已」為由的惡作劇、惡意取綽號,並會私底下找欺負者跟被欺負者談話,兩邊處理,讓排擠的原因盡量消失。
沈雅琪去年全台演講了60場,她曾被問過:「如果連你這種堅定又強悍的家長兼老師,都害怕送自己孩子進校園,那教育體制是不是需要反省?」沈雅琪直言,害怕很正常,自己的小孩跟別的小孩不一樣本來就會怕。也因為沈雅琪跟女兒曾親身經歷過不友善的對待,凸顯我們更需要一個「對特殊兒有方法又有熱誠」的特教融合環境,「讓老師們在面對下一個特殊生時,無所畏懼、毫不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