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在教什麼

早療課程有哪些?在學些什麼?

2022-03-14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

早療課程有哪些?在學些什麼?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內文重點索引

早期療育課程種類繁多,哪些是孩子需要的?你知道孩子在學什麼嗎?物理治療、職能治療有什麼不一樣?語言治療和認知訓練為什麼常常並行?


1. 物理治療


「兒童物理治療」是以正在發展階段的兒童為服務對象。在成長階段中,任一系統發生障礙都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發展,因此兒童物理治療是針對嬰幼兒採全面性的發展介入,學齡兒童則以動作及日常生活功能介入為主,配合學習活動訓練。
在兒童治療室裡,物理治療師為了誘發孩子做出正確的動作,很多是以遊戲為基礎,配合治療訓練的目標設計課程,讓孩子在遊戲中與我們有更多的互動,利用各種不同的誘發、治療手法、治療設備及輔具,進行發展治療、運動治療與功能訓練。而且治療師也會建議家長,如何使用家中可以使用的器材,讓孩子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練習,誘發出孩子的潛能,讓他們獨立自主,融入日常生活中。


2. 職能治療


兒童職能治療,是透過評估兒童生活活動(包括日常生活活動、教育學習、玩遊戲等)的表現,發現兒童的問題,分析造成問題可能的原因,再進一步評估兒童生理、心理及社會發展程度,並同時瞭解兒童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環境經驗等,來確認造成問題的原因。
當問題確認後,職能治療師會透過有意義的活動與遊戲,促進兒童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層面的發展,並訓練孩子在居家生活或學校環境中從事生活活動的技巧與能力。


3. 語言治療


語言治療師會透過專業分析,了解兒童目前語言發展上的優劣勢,及目前的語言及溝通能力。
多數的語言治療師是以遊戲為基礎,並且運用適當的介入策略設計活動,促進孩子語言與溝通能力的發展。並依據孩子的能力,提供家長適當的技巧,讓家長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協助孩子。
一般醫院的服務項目包括:口語前期嬰幼兒的語言溝通能力、詞句的仿說、構音矯正與訓練、口腔訓練、口吃問題,以及對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溝通輔具的訓練。


4. 認知訓練


認知訓練是所有訓練的基礎,如果沒有好的認知發展作為基礎,很多人語言的理解和表達,甚至遊戲、人際互動訓練的成效都將大打折扣。
「認知系統」是一般我們所說「智力」的組成來源,而認知系統包括了操作和概念。「智力」是一個相當抽象的名詞,智力的高低要從個人的語言和行為表現來估算。
「智能」是指一個人學習、思考、適應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適應生活的能力。認知能力如有障礙,對於日常生活的操作能力、語言的溝通、 社會情緒、人際關係和社交互動,可能都會造成影響。
認知訓練的內容包括基本的認知能力,如物件概念、形狀、顏色、時間、數學、邏輯等,依孩子的能力去選擇訓練的目標,並且對下一階段的目標發展做準備。其實,認知能力的訓練和語言治療的訓練,是一體兩面,兒童如果沒有正確基本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的正確表達也會受限。


5. 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指一種神經過程,用以組織來自身體及環境的感覺訊息,好讓個體可以有效運用其肢體與環境互動。若感覺統合出現障礙時,會產生知覺、語言、認知障礙、情緒及行為控制不良等問題。
感覺調節(Sensory Modulation)是指大腦將感覺刺激量調整到適當程度,使身體產生適當的反應行為,對孩子的生活表現和學習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調節功能失調時,孩子容易分心、失神或過度亢奮,導致工作效率低或無法完成工作。
遇到產生防禦的感覺刺激時,交感神經太活化,呈現逃跑、迴避、閃躲、退縮或攻擊的行為。常見行為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行為無組織、難入睡等。
另一類感覺調節障礙反應不足的症狀是副交感神經的過度活化,常見行為包括懶洋洋、慢吞吞、反應慢等。

感覺調節障礙約有幾種徵狀:

  • 觸覺防禦(Tactile Defensiveness)
  • 聽覺防禦(Auditory Defensiveness)
  • 口腔防禦(Oral Defensiveness)
  • 重力不安全感(Gravitational Insecurity)
  • 感覺尋求

孩子是否需要感覺統合訓練,必須尋求專業評估,因為刺激過度或不足,都不能處理孩子的問題。


6.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師熟悉兒童發展,透過專業評估,了解每個孩子特殊的需求,同理孩子與家庭的優、劣勢和需要,並陪伴及協助孩子解決困擾。心理治療師會依據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心理學治療的不同學派理論和技術,協助改善孩子和家庭的心理困擾。
目前提供服務的型態有個別心理治療、兒童團體課程心理治療、家長親職課程、家長支持性團體。
在兒童心理治療部分,較常以遊戲治療或藝術治療的方式進行,對注意力缺陷或情緒困擾的孩子進行神經生理回饋訓練。兒童團體治療著重人際互動、加強情緒管理及注意力的改善等。而親職課程或家長支持性團體,則協助家長教養態度一致、 提升教養技巧、 提升自信心和支持,並且降低家庭的親職壓力。


7. 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在早期療育的應用,是由音樂治療師引用不同音樂元素,再加以有計劃、有系統的組織,以聆聽、再造、即興、創作等不同方法,來幫助發展遲緩兒童達到生理、情緒、認知等方面的治療。
設計技巧或活動內容包括:歌唱遊戲、音樂引導想像、樂器玩奏、音樂放鬆技巧、歌曲討論分享、尋找屬於自己的音樂及創作等,藉由這些音樂活動,增加學習語言溝通、自我表達、人際互動等技巧,提高兒童自信心,增進適當的行為表現。


同時在生理方面,音樂經由聽覺神經的傳導,可活化或抑制大腦的中樞神經,有效輔助聽覺訓練及肢體動作的復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台灣並未對音樂治療師有證照認證,多數的音樂治療師的證照都是在美、英、澳洲等地區取得。因此,除了少數醫院提供自費的音樂治療課程外,如果是個人工作室,建議家長要先了解老師的訓練背景。


8. 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在早期療育的應用,是由治療師透過多元的美術材料如蠟筆、水彩、彩色筆、黏土、拼貼,甚至是工藝素材等作為媒介材料,進行的治療活動。
藝術治療師透過創作活動,引導與協助兒童藉由藝術創作來探索自我。在創作的過程中,兒童得到情感或情緒的抒發,特別是口語無法表達,像是恐懼、害怕、無助、焦慮等的感覺。對於口語表達能力不足的兒童,藝術創作提供了另一個溝通的管道。


在藝術治療中,作品不僅是治療過程的記錄和呈現,藝術治療師也透過作品來評估兒童,並與兒童適當地討論作品,以幫助兒童進一步了解自我。
然而,目前台灣並未對藝術治療師有證照認證,多數的藝術治療師的證照都是在美、英等地區取得。除了少數醫院提供自費的藝術治療課程外,目前有部分諮商心理師的治療所有提供服務,建議家長要先了解老師的訓練背景。


9. 遊戲治療


遊戲治療是透過遊戲,協助有情緒及行為困難的兒童,自由、暢快地把內心世界表達出來,讓他們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正面及負面感受、困擾及創傷,進一步化解負面情緒及建立自信。
實務運用上,經常使用在情緒困擾、自信心不足、容易退縮、學習適應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但是, 目前台灣的遊戲治療並沒有認證,如果需要尋找此治療方式,必須先看老師本身的認證,才能幫孩子尋求適當的治療。

此文章是否對您有幫助
非常有幫助
有幫助
尚可
沒幫助
完全沒幫助
建議使用Chrome、Safari瀏覽器
Copyright © 2021親子天下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