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情緒爆炸,怎麼安撫都無效,到最後連父母的情緒都被挑起……蒙特梭利教育專家、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何翩翩提醒家長,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前,自己也要避免在憤怒之下陷入「強壓式教養」。
大腦中的杏仁核是掌管情緒的中樞,前額葉則是理性中樞,可抑制衝動,讓我們能夠專心;然而,前額葉至少要到18歲、甚至25歲才會逐漸成熟,因此孩子易衝動、不成熟是正常的。
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以及某些故意的行為,若父母也被杏仁核劫持,使用高壓強制的方法去控制孩子,雖然看似立即有效,但久了小孩在爸媽面前及背地裡,就會表現出兩面行為。
何翩翩舉出兩點「杏仁核活化」的警訊供家長自我提醒。第一,當你開始不斷重複相同的話或動作,例如小孩拖拖拉拉,父母會不斷重複叨唸:「快一點!」這時通常父母的情緒已受影響了。第二,當父母只有單一的做法、僵硬不化時,例如教訓孩子:「你照做就對了!」這樣容易陷入「強壓式教養」,對孩子怒斥、責罵、恐嚇、不准討論、不允許例外……
當父母能事先覺察自己的杏仁核是否已活化,就能運用理性去化解情緒,例如讓自己先退到一旁冷靜後,再去傾聽孩子的需要,幫助孩子度過情緒風暴。「如果父母可以示範如何以理性控制情緒,孩子的前額葉就有機會早一點成熟,」何翩翩說。
何翩翩也提醒,當孩子有情緒社交上的困擾、甚至懷疑孩子有特殊需求時,第一應先確認是教養問題還是生理問題;第二要尋求專業協助,必要時進行評估確認;第三,不要把需求當擋箭牌,要同理不要同情;第四,父母要真正的放下、接納,重新定位方向,「愛與包容是孩子最大的歸屬,」她說。
在實際案例方面,針對家長拋出的種種情緒教養難題,鳳山伊甸外聘督導、台北市學校系統兼任職能治療師鄭雅文一一破解。
Q1:孩子上學前都會先使用彈跳床,好讓他聽課時能專心一些。神經閾值要如何察覺、判斷?
答:這要依據小孩在學校的參與度而定,所以若是要判斷,很需要老師回饋孩子在校的狀況,建議可以多跟老師聊聊。
Q2:孩子兩歲多、快三歲了,我懷疑他是否過動?他會因為很小的事情產生很大的情緒波動,例如他已經很累了,我要帶他去睡覺他卻不肯;或是已事先預告只能再玩一下、等會要吃飯了,但時間到了他還是不肯,情緒一直降不下來。
答:應該不至於過動,而是孩子在轉換時(從A活動轉換到B活動)有困難,例如他從事A活動很投入,或是已經過於疲憊,因此無法接受突然轉換成B活動。這需要家長敏感一點、 提早察覺。另外要提醒,跟小孩說話時不要過於急促,他們會察覺得到大人的情緒,只要放慢速度、 平穩帶他走完流程就好(例如帶去睡覺或吃飯)。
Q3:由於三歲多的女兒有ASD(自閉症),我已經花大部分時間在陪她了,但她仍會以不對的方式試圖引起大人關注,例如一直故意捉弄兩歲的弟弟,弟弟反抗後姊姊情緒大爆發,該怎麼辦?
答:要先釐清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你陪?有時候,有殊需求的孩子已習慣父母大量陪伴,因此,當家長要去做別的事或照顧其他手足時,孩子就會反彈。另外,如手足爭吵時,家長可以幫忙設立「停止點」,請孩子稍微停下來,等情緒平靜些再來討論可以怎麼做?例如姊姊玩玩具不想被打擾,可否蓋一座自己的城堡躲進去玩?或是帶領姊姊體會弟弟的心情,弟弟可能只需要一點玩具就滿足了,要不要先借給他?這個練習,也是要讓ASD的孩子擴大他的忍受度,進入學校後人際衝突會比較少。
Q4:孩子有觸碰需求,也已經在上早療課了,但我還是很擔心他以後會隨便觸碰喜歡的異性,該怎麼訓練?
答:可在早療課的家長衛教時間向老師提出,看看到底是孩子有觸覺上的尋求刺激,還是不懂得分辨情境是否適合?釐清原因後,再教孩子如何調整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