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當發現孩子發展有遲緩或障礙現象時,家長就擔心著孩子的成長,積極為孩子準備最好的治療與教育,希望孩子的發展有進步。當孩子要讀幼兒園了,家長要怎樣準備迎接孩子的入學呢?除了想想孩子的需要,家長也要考量自己的期待、外在的環境等面向。
目前學前階段仍不屬於義務教育,因此個家長都要依孩子與自己的需求去做考量。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家長應優先了解孩子現有的能力及孩子的需要。除了由發展遲緩的評估報告書、身心障礙手冊別及等級了解孩子外,更應實際去正視孩子的全面性能力,包括認知、情緖、溝通、生活自理、行動、體能等狀況、孩子的優/弱勢點,再思考學習環境的安排,以降低孩子學習上的不適應或挫敗。
入幼轉銜接工作除了著重孩子社會適應的問題,學校整體環境、課程內容、作息時間、上學的路線……等,對孩子也是一件大事。以每天幼兒園活動內容為例,家長如何配合導師協助孩子適應,是否需讀全天及靜坐20~30分鐘、在校吃點心、午餐、廁所及相關遊樂器材設施、睡午覺等,這些內容若家長能事先知道,也許對孩子入學的期待與準備,將更符合孩子的能力與需要。此時家長可能會發出疑問?要如何得知這些訊息呢?請見下一點建議。
若經評估為發展遲緩,並領評估報告書,可擁有報名入幼鑑定安置的報名資格,但仍須依據該校缺額、幼兒年齡以及安置條件順位來排序,並非保證一定有幼兒園可就讀。
受限公立幼兒園收托人數有限,很多發展遲緩兒需要選擇私幼。除了幼兒園須為合法立案、接送方便、價格是否合理外,家長其他要考量的面向如下:
1. 尊重幼兒的發展:
課程和環境的安排上會依著班上每位幼兒不同的需求而有所調整。老師們也能以最自然的方式,來協助班上的每個孩子參與活動,並定期追蹤每個孩子發展、活動參與以及在個別化教育目標上進步的情形。
2. 老師的穩定度:
私幼教保流動率大,然而,教職員工作的穩定度,有助於孩子與老師間建立穩定的關係和情感依附,更有助於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
3. 幼兒園老師願意接納發展遲緩的孩子:
可先瞭解園所長的態度和信念,以及老師們的態度和教學品質。只要園長、老師相信,所有的幼兒們只要給予機會,都有能力且願意學習,提供一個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那麼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融合教育才能成功。
4. 幼兒園是否協助家長連結所需的資協助:
融合幼兒園的班級需要許多的資源來支持其運作,以便讓幼兒能在教室裡得到更具整合性的專業服務。如此,幼兒不論在學習或是在與友伴或成人的互動上,都更能得心應手、發展其潛能。
這些支持性的資源依著幼兒們需求的不同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入幼時,家長可請幼兒園向教育主管巡迴輔導系統棟提出申請,讓不同專業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定期到幼兒的班級提供服務,並且定期跟幼兒的老師和家長開會,彼此分享、討論和追蹤幼兒的進展。
*本篇文章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