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愛說話、口齒不清都有解!學齡前口語訓練訣竅
圖片來源:媽媽寶寶編輯部

寶寶不愛說話、口齒不清都有解!學齡前口語訓練訣竅

2021-10-24
媽媽寶寶 李柔萱

寶寶0歲起,語言能力就開始萌芽,雖然還聽不懂,也不懂表達,但與爸媽互動時,其實已經在奠定寶寶語言能力的基礎。想要提升寶寶的語言能力,第一步要讓寶寶願意「開口說」。 三方法引導孩子主動開口:

  • 讓孩子看得到卻拿不到
  • 故意給孩子不想要的東西
  • 假裝不知道物品的位置

孩子在開口說話前,已經透過肢體、表情在與周圍的人溝通,爸媽別認為寶寶聽不懂就減少溝通,相反地,日常生活中多與寶寶互動、說說話,將有助寶寶更快速地接收到語言訊息,累積詞彙量。

在遊戲中學習語言

學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與周遭的大人面對面溝通。家長可帶孩子進行遊戲或有興趣的活動,並從中回應孩子的互動。針對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先觀察他們能發出哪些聲音,再來根據孩子的手勢與肢體動作,延伸出對話。

假設孩子指著一顆球,爸媽可幫助孩子將需求以口語表達:「你想要一顆球嗎?」有助孩子更容易連結眼前的物品與詞意。

若是較年長的孩子,已經具備一些詞彙與短句的表達能力,這時爸媽不妨順著孩子的話說,從孩子的語句中衍生出更複雜詞彙或加入形容詞。

舉例來說,孩子可能會自己表示:「要穿衣服」,爸媽就能覆誦一遍孩子的話後,再進階問:「你要穿衣服是嗎?那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呢?紅色還是藍色的?」讓孩子學習辨認不同顏色,並透過自己的嘴巴說出想要的。 
 

孩子不愛說?三方法製造開口契機

孩子不愛開口說話,爸媽如何分辨孩子是「不想說」還是「不會說」?亞東紀念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語言治療師華庭妤表示,可觀察孩子是否有嘗試透過其他肢體語言表達需求,若孩子沒有主動溝通的意圖,家長不妨在生活中創造溝通機會,給孩子回應的契機。

透過以下三種方法,皆能引導孩子主動開口:

1.讓孩子看得到卻拿不到 
像是把孩子愛吃的餅乾放在高處,這時孩子就必須要尋求爸媽協助。

2.故意給孩子不想要的東西 
讓孩子學會拒絕,懂得說「不要」,並且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3.假裝不知道物品的位置 
雖然很多時候孩子還不用開口,家長就猜到孩子想要的物品,但偶爾也能假裝不清楚東西放哪裡,或是不知道玩具的使用方法,來讓孩子帶領家長找出答案、給予評論。 
 

和孩子說話應逐漸降低疊字頻率

許多大人對寶寶說話時,總會不自覺使用疊字,像是「吃飯飯、看書書」,也會以較誇張的語調讓孩子容易理解,華庭妤提到,這些說話方式可以稱做「媽媽語」,寶寶牙牙學語時,媽媽語更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也有助孩子迅速辨識出語句裡的關鍵字。

等到孩子年紀稍大,已經能自己說出簡單詞彙時,家長就能儘量減少媽媽語的使用頻率。因為學習母語的過程,大多數資訊都來自於聽到的內容,若家長對孩子說的話,一直都停留在疊字、簡單的字彙,缺乏完整句型架構,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會停留在基礎程度。

爸媽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平常若遇到孩子不懂的詞彙,可用「解釋」來代替「簡化」,讓孩子有機會拓展字彙量,學會更豐富的表達方式。 
 

3歲前講話「臭奶呆」是正常的

一般來說,隨著年紀增長,孩子說話的清晰度會逐漸增加。3歲以下的孩子,口腔動作和音域能力都尚未發展成熟,若有發音不清楚的狀況,家長毋須太過擔心。

3歲半到4歲左右,家長可透過多次示範來幫助孩子發出正確的發音;到了4歲,如果陌生人還無法聽懂孩子八成的語言,則可考慮諮詢語言治療師,發現孩子構音發展停滯的原因為何。 

發音不清原因很多,不只是舌繫帶

孩子講話大舌頭,長輩常建議要帶孩子去「剪舌根」,但發音不清的原因非常多,口腔動作不靈活、還未學到太多詞彙、聽力問題等,皆會導致孩子發音不標準。

華庭妤表示,孩子的舌繫帶是否過緊,可從兩個動作來判斷,首先請孩子張開嘴巴,若舌頭伸出來時,呈現W型,且可能無法碰到口腔上壁,左右移動的幅度有限;第二是進食過程中,觀察孩子有無吞嚥困難的問題。

若符合以上兩點,就有舌繫帶過緊的可能,家長若有疑慮,建議尋求小兒科、耳鼻喉科、復健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協助評估,根據孩子發音清晰度與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判斷舌繫帶手術的必要性。 

*本篇文章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此文章是否對您有幫助
非常有幫助
有幫助
尚可
沒幫助
完全沒幫助
建議使用Chrome、Safari瀏覽器
Copyright © 2021親子天下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