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裡,玄忠媽跟小勳媽兩個媽媽一邊喝咖啡一邊聊的,可不是比誰的小孩成績好,而是她們的過動兒子在校又遭遇了哪些「新難題」。「媽媽真的很需要比慘、比爛,這樣才能紓壓啊!」哈哈大笑後,兩人隨即認真開始分享教養策略。
這對媽媽友,玄忠媽跟小勳媽,一個在家自營生意、一個是盡責的家庭主婦,她們除了是經常互相走動的老鄰居,結婚前就彼此認識,婚後生了孩子,更因兩人的其中一個兒子剛好都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困擾,互動變得更頻繁。
玄忠媽長小勳媽14歲,很多教養問題玄忠媽走在前面經歷過,講話明快篤定的她常以「前輩媽」角色,分享給個性單純的小勳媽參考,兩位媽媽曾經徬徨的教養路徑,在彼此陪伴、吐槽下越走越清晰。
然而,前輩媽玄忠媽的篤定也是一波三折而來。玄忠從中班起,陸續出現過ADHD、亞斯柏格、學習障礙合併資優的複雜症狀,一路不斷拋出棘手的變化球給她。
玄忠念中班時常發生排隊推擠、撞同學的困擾,老師在台上講課、他也在下面不停地講,幼兒園老師發現他可能有過動、衝動的問題。
上小學後,調皮的玄忠曾覺得好玩拿清潔劑「跟同學互噴」;老師說上課了把桌上東西收好、他收得特別慢被認為「不聽話」引發情緒;他也曾因不能端正坐好、一直把椅腳翹高搖來搖去被賜「特別座」;原本老師想透過「跑操場」來懲罰他、順便放電,結果因為他跑步的樣子「太愉快了」而作罷,ADHD症狀又回來。
為了不造成老師帶班困擾、不讓同學上課被干擾,玄忠媽主動選擇讓玄忠吃藥控制ADHD症狀。後來等到玄忠成熟點、有自覺可控制ADHD後減藥,高年級時又出現學障困擾,他明明上課反應快、IQ126智商達到「優」,卻未能反應在成績上,老是被念「不認真」,學習方面讓玄忠媽傷透腦筋。
雖然一開始玄忠媽對ADHD很陌生,也曾遇過幾位不理解ADHD的老師,但她總是感恩大多數學校老師願意花心思觀察、教育兒子,因為家裡做生意比較忙,被建議去看醫生、取得特教身份、去上各種課,「老師、醫生跟治療師都是用專業幫小孩,不是很好嗎?」她始終正面看待兒子因ADHD所帶來的改變。
玄忠媽因太認真投入研究ADHD而「久病成良醫」,敏銳觀察到鄰居小勳媽的老二講話不是很清楚,建議小勳媽快帶那時才小班的兒子去看醫生。小勳媽說,兒子念小班就很注意「規則」,如果老師下指令、哪個同學沒做到,小勳因為口語不清楚,又想要代替老師管教,於是粗魯地拉扯同學,導致衝突。小勳媽吐一口大氣憶當時:「每天送兒子上學,遠遠地就看到其他家長站在校門口,要找我算帳,因為他昨天又推了A同學、抓花了B同學的臉。」
玄忠媽跟小勳媽推薦自己遇過的好醫生,也建議她到校觀察,後來孩子被診斷出有ADHD、自閉等特質,醫師建議用藥,兒子從中班就開始積極上治療課。上小學後,玄忠媽也建議她有空就到學校幫忙老師,順便跟老師聊聊兒子近況,「我有問題就找玄忠媽媽,她不知道就會去找特教老師,」小勳媽露出「我們終會找到答案」的安心微笑。
每當小勳媽的「媽媽能量」降低了,玄忠媽除了安慰她,也會分析給她聽:「ADHD、亞斯跟自閉,都是孩子身上的一些『特質』,它們不是病,這些特質影響了孩子在團體間的運作,身為家長如果你不在乎,那沒關係,但如果你很在乎,那我們就來努力,用各種方法協助他們。」
兩位母親雖在教養上經歷無數脆弱與艱難時刻,彼此倒完垃圾、打氣後,再迅速回到媽媽崗位上,繼續奮戰。教養路上得此夥伴,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