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故事

螃蟹媽媽的修煉之路:無盡付出換來孩子一句「ADHD是禮物」

2021-12-10
媽媽寶寶 李柔萱

螃蟹媽媽的修煉之路:無盡付出換來孩子一句「ADHD是禮物」
用愛養出來的孩子,不但會以愛回報你,還懂得對別人溫柔以待。照片提供:螃蟹媽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有時,這些「個性」也成為他們必須面對的課題,爸媽雖然無法幫孩子解題,但我們能陪伴孩子跨越一道又一道難關,追尋一起進步的成就感。


鹿角鍬形蟲、蒙古櫟、大果櫟、白條綠花金龜,昆蟲男孩Harry的IG頁面裡,收藏著各式動物、植物、礦石的觀察日誌,即便不認識這位男孩,也一定能深深感受到他熱愛昆蟲、熱愛大自然的心。貼文中看似簡單的一字一句,都蘊藏著螃蟹媽媽傾盡全力,支持孩子不斷成長、進步的歷程。 
 

第一次聽到孩子需要「評估」

Harry讀幼兒園中班時,老師問螃蟹媽媽有沒有空到學校一趟,那是她第一次發現孩子有點「不一樣」,當同學們成群地進行活動,兒子卻是獨自一人,在老師建議之下,他們帶著孩子到醫院評估,可對當時的她來說,「評估」是個壓根沒聽說過的字眼,那是什麼?怎麼做?完全沒有概念。

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讓她沒有辦法專注思考任何一件事,孩子在臺大醫院做完測驗後,醫師告訴他們,Harry「疑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個結果讓她更感困惑,「表面上看起來很鎮定,但腦袋其實是放空的,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和醫師討論孩子的情況、之後怎麼照顧這個孩子,疑似過動症的話該持續回診嗎?還是照常生活就好?」他們只能帶著這些未知與問號繼續過生活。


因不了解而產生的衝突曾是家常便飯

直到孩子9歲,他們再度到醫院檢查,得到的答案是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亞斯伯格症。螃蟹媽媽說,孩子確診前的3、4年間,他們摩擦不斷,不僅是因為那時不夠了解孩子的疾病,還加上進入小學的導火線,「以前跟孩子關係不好,都是發生在家裡的事,外人看不太出來,但孩子越來越大,尤其是上小學後,在團體生活中要配合的生活常規和習慣非常多,親子衝突在那一瞬間幾乎完全爆發了!」

她坦言,自己也曾經實施打罵教育,「昨天才提醒過的事,他今天就忘了,或剛剛才講的,現在又忘了,真的容易生氣、失去耐心,覺得我是不是要講得更用力、設下更多處罰,才能讓他理解我們的用心和他必須要做到的事。」小一到小三,他們用越來越高壓的方式對待孩子,後來,是她發現不對勁,「一個正常的孩子,怎麼可能過了三年還沒有任何進步?」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

他們陪著兒子到醫院評估、確診後,Harry開始服用ADHD藥物,螃蟹媽媽漸漸發現,孩子在藥效起了作用後,變得十分穩定,「我才知道其實兒子做得到,只是他的腦子裡就像一盤散沙,需要藥物把腦中的事物整齊排放好。」找到孩子失控行為的原因,也閱讀了大量書籍、資料,讓她相信,孩子並非「故意」搗亂,思考的角度從「為什麼他就是做不到?」轉變成「我應該怎麼幫助他?」

決定給孩子服藥前,他們必須讓孩子知道自己正在服用什麼藥物、為什麼要吃藥?她和孩子解釋,「有些人過敏很嚴重,有些人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地方,需要幫忙的事也不同,你的不一樣只是在於大腦發育比較慢,但是吃藥就能幫助大腦更平靜。」引導兒子用正向心態,看待自己的與眾不同。

 

用IG打開孩子寫作動力

三年級以前,Harry對學校的日記、作文,一概不感興趣,但螃蟹媽媽知道,硬逼沒有用,只能找到另一個方法鼓勵孩子,她從手機裡的昆蟲照片找到了突破點,「Harry很喜歡昆蟲,也常常會拿我的手機拍照,所以手機相簿裡全都是昆蟲、葉子的照片,那時,我就跟孩子說,如果你要做,就要好好做!」她幫兒子開設IG帳號,裡頭的照片、文字都由Harry一手包辦,有時一句稱讚「我覺得你今天寫這篇文章寫得很棒、很通順,下次也許能試著寫更多」,讓孩子得到正向回饋,就有動力繼續書寫。

找到孩子興趣所在,她闢出陽台一隅做為Harry的工作室,給他一個自由發揮的小天地,只要孩子完成該做的事,就有屬於自己的研究時間,「現在兒子有了動力來源,在學校就會把功課寫完,他知道我們都支持他的興趣,也知道身為學生的本分,就會為了我們去完成其他該做的事情。」 
 

孩子一句「ADHD是禮物」.一切付出都值得

有一天的睡前,Harry和她說:「我覺得ADHD是上帝給我的禮物。」那瞬間,她感覺努力被肯定了,「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的,也知道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螃蟹媽媽欣慰地說,孩子現在六年級了,正是有很多想法的年紀,但他對媽媽的態度一直都非常好、很願意聽媽媽說話。除此之外,當他遇到其他ADHD的孩子,也會特別包容、照顧他們。用愛養出來的孩子,不但會以愛回報你,還懂得對別人溫柔以待。

「教養特殊孩童,重點不是怎麼改變孩子的行為,而是你怎麼看他的心態。」從衝突不斷到完全接納孩子,摸索出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他們走了四、五年,螃蟹媽媽把每個階段與孩子相處的心路歷程全記錄下來,創立了「螃蟹媽媽的修煉場」粉專,也是想陪伴同在早療路上的爸媽,告訴他們:「你正在經歷的,我也遇過。」而取名「修煉場」的理由,正是因為育兒的過程就是一場修煉,且修煉的都不在孩子,而是爸媽。

*本篇文章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此文章是否對您有幫助
非常有幫助
有幫助
尚可
沒幫助
完全沒幫助
建議使用Chrome、Safari瀏覽器
Copyright © 2021親子天下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