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用藥者認為,給孩子吃藥就是偷懶的家長或老師,但很多ADHD孩子的困難、家庭的辛苦,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兒童心智科醫生吳佑佑表示,用藥的大原則,應該評估是否妨礙孩子學習、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
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的藥物治療,我先用肥胖症來比喻,什麼時候要去減肥?誰來決定?有人BMI(身高體重指數)大於30屬肥胖,選擇不減重,但也經常看到BMI大於20的人努力限制飲食在減重;而個人是否要減重,絕對是主觀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再舉糖尿病的治療為例,糖尿病患症狀輕重不一,有些患者只要飲食控制及運動,血糖值就明顯改善,有些需藥物治療,用藥劑量也因人而異。而糖尿病患若同時接受藥物、飲食、運動多項治療模式,治療效果會相輔相成。血糖高對患者當下不一定會有明顯身體不適,但長期不治療易出現嚴重併發症,如對末梢神經的傷害、傷口不易癒合、視神經受損等。
ADHD的個案與其家長在面對治療模式的選擇時,包括是否借助藥物,也是主觀的、可選擇的。
站在醫療的觀點,專業人員的責任是協助診斷,釐清症狀、解釋診斷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可能會有的影響與相關治療等,至於要選擇什麼樣的治療方式,還是回到家長及患者本身的意願。
能協助孩子早期建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培養自信心及責任感,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所以建議藥物治療的大原則是評估個案核心症狀對學習的影響程度、行為的干擾程度等,也就是說症狀是否妨礙到孩子學習、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
ADHD的核心症狀有三:❶ 專注力不足,包括易分心、忘東忘西、組織能力不佳、時間安排困難等;❷過動,如活動量大、靜不下來、話多等症狀;❸ 衝動行為。
子在進入國中後,學習成效明顯被影響。而過動、衝動行為也帶來人際上的衝突、關係緊張、自我認同感等問題。誰不希望自己的表現符合爸媽期待且被肯定?誰不想在同儕間輕鬆應對,自然被接受?很多孩子面對自己的學習成效、人際關係、衝動行為時是挫折的,父母與孩子在清楚知道診斷、症狀及相關的問題之後,可選擇任何自己所認同的治療模式。
環境因素也會影響是否讓孩子接受藥物治療。孩子所處大環境的支持與包容性較高,學習內容的密度、難度較低及要求較少等,都是延後或不使用藥物治療的可能因素。
腦科學研究已證實,過動症是腦神經發展的問題,患者大腦皮質成熟的速度較同年齡的孩子慢,掌管專注力、動作及衝動等執行功能的大腦前額葉,其發展速度較同齡孩子慢了2~4年。大腦神經傳導質多巴胺(Dopamin)在神經細胞間(神經突觸)的量不足,影響神經訊息傳遞,出現過動症狀。
治療過動症的藥物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中樞神經活化劑或興奮劑:Methylphenidate(MPH)
這類藥物主要是藉由抑制神經突觸間多巴胺的再吸收,暫時阻斷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觸間多巴胺的量增加,以活化腦幹覺醒系統及大腦皮質而發揮其興奮作用,減緩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
研究顯示,大約七成的孩童服用利他能之類的藥物會有明顯的改善。如利他能Ritalin、利長能Ritalin LA、專司達Concerta。最常見的副作用如食欲降低、失眠、心悸、頭痛等。
第二類〉非中樞神經興奮劑:Atomoxetine Hydrochloride(Strattera思銳)
這類藥物透過選擇性正腎上腺素阻斷劑來提升腦中正腎上腺及多巴胺的量,來治療ADHD的孩童。比較常見的副作用如腸胃不適、頭痛、暈眩、疲倦等。用藥之前一定要與專科醫師討論。
藥物治療是階段性的,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大腦皮質的厚度會慢慢跟上,多巴胺分泌問題有可能被克服。雖然常見成年後依然有專注力上的困難,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已學會許多策略來幫助我們處理困難,可是孩子年齡小,須借助外控的力量協助,當然也較可能需要藥物的治療。
要不要吃藥?吃多少會不會怎樣?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我很反對一種聲音:「給孩子吃藥就是偷懶的家長或老師」,孩子的困難、家庭的辛苦,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臨床醫師給予藥物治療的建議,以及家長決定讓孩子接受藥物治療,都是深思熟慮的,服藥後也需要追蹤觀察。
藥物會有副作用,有副作用就要處理,例如調整藥量或採取其他方法,並不是因為有副作用就完全不能用,因為藥效的優勢往往優於藥物的副作用。我們治療的目標是要利用藥物的作用,讓副作用盡量不發生。
ADHD藥物常令家長擔心的副作用就是影響胃口,可定期紀錄對孩子的身高體重,以及在藥效減弱的時刻補充食物;有些孩子吃藥則會影響睡眠,這些可能的副作用都需要觀察,調整藥物。
家長很在意吃藥影響孩子的身高,大數據研究指出,用藥的孩子平均身高較手足矮0.8公分。如果一個孩子180公分、狀況連連,另一個175公分、學習態度很好、喜歡自己,哪一個占優勢呢?每個孩子的治療都是非常客製化的,需要一一討論,才能給建議。
另外,使用過動症藥物是否有成癮的問題?這個關鍵在於如何使用,並非會成癮的物質就一定會有成癮的問題,就像滿街都可以購買到酒精、香菸等成癮物質,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物質(菸、酒)成癮的問題。在台灣,中樞神經活化劑或興奮劑是管制藥品,必須依照醫師處方正確使用,我執業三十幾年,並未有個案出現成癮的問題。
過動症的治療絕對不只是用藥,用藥就像給近視的患者配戴眼鏡,幫助他看清楚,而看清楚後,所有的學習都要靠個人去努力獲得。藥物是ADHD整體治療中的一部分,心理治療、社交技巧提升、認知行為治療、親職教育、課業協助、友善環境、運動、營養等,也都是孩子需要的多樣化協助。
就算在藥物介入的情況下,孩子的情緒控制比較好,專注力提升,但生活面仍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需要醫院、家庭與學校共同的努力,幫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難,享受健康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