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常詢問:「為什麼我的孩子會被通報?」「為什麼你們會有孩子的資料?」「我的孩子只是說話比較慢,為什麼要被通報?」「我帶孩子到醫院做發展評估,為什麼還要被通報?」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早療通報轉介中心「早療綜合服務網」解釋,所謂「通報」、「轉介」是法定的慣用詞。在早期療育服務裡,它指的是,當孩子的發展需要再進一步確認,或是確定有早療需要時,協助篩檢或評估的專業人員會先向家長溝通說明,再將資料轉至各縣市早期療育通報及轉介中心協助發展追蹤,或轉介至需要的服務單位提供協助。
而通報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由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的專業社工人員,提供社會福利、教育、醫療、親職諮詢、心理支持、轉介所需資源等各項服務,以幫助早療孩子及家庭。
以新北市為例,由於察覺到篩檢及單一窗口提供服務的重要性,2008年起,新北市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開始規劃轉型為「新北市政府兒童健康發展中心」,整合醫療、教育、社會福利服務各項資源,希望從孩子出生起就進行健康管理,加強發展篩檢,提高發展遲緩兒童的發現率,並提供家庭支持、早期療育及教育學習等完整且連續的服務。
新北市社會局托育科股長許淑媛表示,新北市的保母、托嬰中心、幼兒園都會做兒童發展篩檢,並將結果回報給衛生局,若有異常,衛生局就會把資料轉交兒童健康發展中心(簡稱兒發中心);若家長、學校或醫院發現孩子發展異常,也可以直接通報兒發中心。
通報後,社工會與家長聯繫,先確定身份,再初步做簡單的家庭功能評估,看家庭心態如何、小孩有沒有上學、上學情況為何、有無帶孩子去做評估鑑定及療育等,也會提醒家長,若還沒有申請療育補助,可以去申請。
通報及轉介的重要性,在國內相關研究中也能看見。賴德聰、黃志南發表於《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三卷第十二期的〈發展遲緩兒童的篩檢與轉介〉一文中就提到,社工師在整個早療服務占有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補足許多醫療人員做不到的地方。
例如,家庭低社經地位是發展遲緩常見的危險因子,許多遲緩兒家庭的經濟不好,有時甚至父母的功能也不好,這時單純治療個案的遲緩,效果很有限,此時需要社工師的介入幫忙整個家庭,這就是早療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不單是治療個案,還要考慮到整個家庭的需求。
根據第一線的觀察,許淑媛也認為,有些孩子的發展問題其實是家庭問題造成的。她表示,如果是比較需要高密度關懷的個案,兒發中心會派給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進一步去關懷,因為孩子除了發展遲緩的問題,家庭親職功能是否良善,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新北市兒發中心是單一窗口,有任何困難都可以提供諮詢與服務。許淑媛表示,社工的角色是希望培力家庭,站在陪伴、引導的立場,告訴家庭可以做什麼,讓家庭有辦法去處理自己的問題。
例如在偏區、資源不足區,兒發中心可以轉介給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直接安排療育課程,不用自己預約;對於較弱勢的家庭,社工也可協助陪同孩子去做鑑定。新北市也提供育兒指導服務,如果是有通報的發展遲緩孩子,經社工評估後,育兒指導員、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的治療師或早療教保員會到宅提供親子學前啟蒙服務,單次申請最多可有12次的專業指導。
兒發中心會持續追蹤孩子的發展狀況直到入小學,期間只要戶籍在,即使人在外縣市,兒發中心都會協助轉介至其他縣市提供就近服務,做早療家庭的後盾。
(1)通報後的資料是否會被他人知道?
基於個案資料保護法規定,不論在醫院、受政府委託辦理之單位、社會局及教育局,兒童資料僅會為了服務上的需求彼此流通,除此之外,未經家長許可,不得將資料提供給其他人士知道。
(2)若被「通報」,是否一生都會被標記為特殊兒童?
發展遲緩兒童需要每年重新經由醫院的專業團隊評估,若兒童經過專業團隊評估為「無發展遲緩現象」,就不會繼續有發展遲緩兒童的相關身份。
(3)若被「通報」,別人是否會知道小孩是發展遲緩兒童?
如同個案資料保護原則,兒童資料未經家長同意,不會任意將資料提供給其他人士知道。
(4)發展遲緩兒童經評估後通報給政府,是否會被保險公司查到?
目前孩童接受「發展遲緩評估」皆需至醫院,其評估結果會在病歷上呈現這是現行制度所必須的,主要是為了讓醫生能更清楚每個人身體狀況,且醫院依據法律規定有其「責任通報」的義務,然而「發展遲緩評估」依據每個孩子發展狀況需每年做新的評估。
如果確定孩子為發展遲緩兒童,後續所需相關療育費用極為龐大,若有考量不願意主動揭露其身份,可能會因為各項療育資源有資格限制,而較難取得現行療育資源,因為在健保的相關療育服務皆會呈現孩童就醫狀況,且對取得之後相關教育資源也有影響,在此需特別提醒。
(以上內容由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