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與篩檢

我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嗎?

2021-09-29
親子天下 王曉晴

我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分鐘快速閱讀

一歲不會爬、兩歲不會走也不會說話......老一輩常說「大隻雞慢啼」,家長往往因此忽略了孩子發展遲緩的警訊。早期篩檢三步驟,幫你判斷孩子是否發展遲緩:

  • 自我觀察
  • 仔細填答或比對兒童發展篩檢表
  • 若孩子確有發展遲緩現象,就要尋找醫療團隊專業評估,量身設計早療課程

三歲的彥彥從小備受呵護,很少自己動手吃飯,甚至不太會講完整的句子,但阿公阿嬤總是說:「大隻雞慢啼,晚一點學講話也沒關係。」直到彥彥上幼兒園後,媽媽才驚覺彥彥似乎跟別的孩子不太一樣。

譬如彥彥動作很慢,每次都是班上最後一個吃完中餐;走路常跌倒、不喜歡運動,即使傳接球也常反應不來,很難接住任何大小的球。老師評估彥彥可能是發展遲緩的孩子,建議媽媽必須透過早期療育,才能幫助彥彥跟上其他孩子的腳步。

發展是否異常,必須參照孩子的生長跟發展狀況。「生長」是指身高、體重與器官體積的成長;而語言、動作、認知、情緒、溝通與社會適應等成長,則統稱為「發展」。九成的孩子隨著年齡增加,發展會同步成長,但也有一成的孩子在某些發展會明顯落後其他孩子,譬如三歲還不懂得用言語表達需求與想法等,這樣的孩子就應該做早療篩檢。

發展遲緩警訊,家長要留心

孩子發展遲緩有五項高危險因子,包括:

  1. 早產,或出生時體重未達兩千五百公克,其中又以未足三十二週的早產,發展遲緩的比例偏高。
  2. 染色體等先天性異常。
  3. 母親產前、產程或產後發生問題,例如產程有胎心音下降、呼吸窘迫等狀況。
  4. 腦部疾病或受傷。五、家族史或環境因素,譬如缺乏照料資源的弱勢家庭。

只要儘早發現發展遲緩,積極讓孩子接受早療,要跟上腳步並非不可能。至於孩子發展的程度是否需要進行早療,得先透過篩檢評估判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羅筠指出,每個孩子的動作發展歷程大致相同,從脖子變硬、翻身、扶著坐、自己坐、爬、扶著站、扶著走到自己走,但發展時間未必相同,父母不必緊張。

若發展只差一兩個月,通常並無大礙,但如果差距過大,例如一歲還不會爬、兩歲還走不好,常常跌倒、三歲還不會說有意義的語言時,父母就要多留意。

早期篩檢三步驟,掌握孩子發展

早期篩檢應該從自身做起,第一步是「自我觀察」,利用六歲前定期打預防針的機會,確認各項發展是否符合寶寶手冊標示的歷程,可多利用打預防針詢問專業醫生意見。尤其家有一歲以下的孩子,家長可詢問醫師孩子的肌肉張力是否過高或過低,以及是否會影響的動作發展。

第二步是「仔細填答或比對兒童發展篩檢表」。發展篩檢表將學前幼童分成幾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相對應的發展細項,協助家長從填答中觀察孩子的發展。尤其是兩歲半以後,光靠寶寶手冊已不足以判斷孩子的發展,通常幼兒園會提供篩檢表給家長;如果孩子沒有上幼兒園,許多縣市衛生局也都設有網路版可供線上查詢追蹤。

第三步,若孩子確有發展遲緩現象,就要尋找醫療團隊專業評估,量身設計早療課程。相關醫療團隊包括小兒神經科醫生、兒童復健科醫生、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或心理治療師等,從不同面向協助孩子提升發展腳步。

別再當雞婆家長

第一社福基金會在為新北市公私立托嬰中心上早療篩檢培力課程時發現,兩歲前孩子的早療通報率偏低,而且大多數可能有早療需求的寶寶,其實只是過度照顧、缺乏適當刺激,只要給予適當刺激便可追上進度。

「地上太髒不要爬」、「孩子不想走就算了,我來抱」、「孩子吃東西吃得滿地,我來餵」,其實家長這些「愛」的行為都會剝奪孩子發展能力的機會,也可能會造成發展遲緩。因此專家建議在安全的範圍內,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盡情的爬走跳,每一個動作對孩子而言,都是一種學習,一種發展機會。

此文章是否對您有幫助
非常有幫助
有幫助
尚可
沒幫助
完全沒幫助
建議使用Chrome、Safari瀏覽器
Copyright © 2021親子天下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