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專家

孩子碰到困難時,為什麼都不告訴我?

2021-11-19
吳佑佑 兒童心智科醫師

孩子碰到困難時,為什麼都不告訴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父母容易因孩子表現不好,嘴巴上說「沒關係」,但表情已經傳遞「你做得不夠好」的訊息,讓孩子不敢開口。「孩子選擇不告知,也是一種說謊。」兒童心智科醫師吳佑佑提醒父母,如果不接受孩子的本質,只希望她成為我們心目中的小孩,親子關係會更惡化,當孩子真正碰到困難時,便不會尋求父母協助。


我的大女兒從小就天天忘東忘西,國小月考只得40分,當時我的臉色經常就不太好。雖然我沒有直接說出指責的話,她卻說我在罵她——我的眼神在罵她。  

父母無形中傳達給孩子的,就是「你做得不夠好、做不到我的要求」,孩子都會感受得到。  

那時她和她妹妹都去上才藝課,老師笑說我們家的「忘忘小姐」,上回帶錯了別人的包包回家。我問她:「知不知道帶錯包包?」她說:「知道。」我又問:「是什麼時候知道的?」她說:「我坐上回家的車就知道了。」可是當下她選擇不講。  

為什麼孩子選擇不講?  

很多父母都會說:「只要孩子說實話,我不會罵他。」但我們的表情可能已經傳遞出的訊息是:「你真的不夠好,因為你表現得就是很糟糕。」  

其實,孩子選擇不告知,也是一種說謊。這事件讓我跟我先生認真地重新評估我們對孩子的態度。如果我們不接受她的本質,只希望她成為我們心目中的小孩,親子關係只會變得更糟,當她真正碰到困難的時候,她就不會來找我們。  

我們希望,讓孩子學會誠實接受自己的錯誤。因為犯錯是必然的,父母可以陪著孩子,從錯誤的經驗中學習,並練習面對及收拾後果。  

另外,我也建議父母不要有過多的「預期性擔心」。我們常直覺聯想到,小孩從小忘東西,將來長大怎麼能學會負責?怎麼會有老闆願意雇用他?愈想就愈擔心,把小孩和自己的人生,都過度「災難化」了。  

這其實沒必要,我看過許多的孩子,後來長大都沒有發生家長所擔心的那些事,我們只要接受孩子的本質,讓他學會對自己負責,就不必擔心太多了。  

心理學曾在「天性或養育」兩觀點間擺盪,但先天、後天其實交互影響。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了解並接受天生的差異,順著孩子的特質給予適當引導,是爸媽應該努力的方向。

 

給父母的實用提醒

良好的家庭關係所能產生的效果,常常遠超乎父母的想像。家長不妨反向思考:難道自己是完美的嗎?如果不是,就應該放下期待小孩完美而失望的心情。

(部分內容摘自《青少年魔法書:10位專家的親子教養祕笈》,採訪整理│王韻齡)

吳佑佑 兒童心智科醫師
吳佑佑 兒童心智科醫師

美國南康乃狄克州州立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曾任長庚兒童醫院精神部兒童心智科主任,現任宇寧身心診所所長,有 30多年評估、治療特殊兒的經驗。

此文章是否對您有幫助
非常有幫助
有幫助
尚可
沒幫助
完全沒幫助
建議使用Chrome、Safari瀏覽器
Copyright © 2021親子天下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