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這個診斷並非是為了給嬰幼兒貼上遲緩的標籤,而是要讓家長及早警覺問題,進而早期療育。六歲前是發展遲緩治療的黃金時期,若能在三歲前就介入治療,效果10倍!
為人父母個性百百種,面對孩子的發展快慢,反應也大不同。
比如說,當聽見別人聊起嬰兒發展順口溜「七坐、八爬、一歲站」,比較焦慮性格的爸爸媽媽,可能寶寶六個月還不會坐,就已經緊張到半夜睡不著覺;而另一種極端,神經大條的家長,可能親朋好友都已經覺得寶寶發展偏慢,卻還拖拖拉拉的不去找醫生。
我們也許常聽到「發展遲緩」這個詞,但是這個診斷並非是為了給嬰幼兒貼上遲緩的標籤,而是要讓家長及早警覺問題,進而早期介入,早期療育。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早期療育,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越早開始越有效」!加上嬰幼兒的成長發育都還在起步階段,可塑性很高,如果好好復健,長大後就能跟正常人一樣生活,是非常有盼望的一件事。
除了「坐、爬、站」這些粗動作之外,兒科醫師還會評估「抓、握、塗」等精細動作,「說、唱、學」的語言發展,以及「哭、笑、玩」的情感互動發展。專家們會搭配這四個面向的發展,以及身高體重等身形的成長變化,甚至加上孩子本身疾病的影響,綜合勾勒出一個應有的發展里程,然後擬訂適合的早療計劃。
一般粗略的說法,六歲之前是發展遲緩治療的黃金時期。六歲以前,效果加倍;三歲以前,效果10倍!因對於發展比較慢的孩子,若可以多一分注意,早一些瞭解孩子的發展,並在關鍵的時候介入,就可以幫忙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跨越更多的障礙。
最後提醒家長,除了寶寶手冊中有嬰幼兒發展的自評表之外,各縣市衛生局也都有早期療育的網路資訊,大家都可以上去聽聽看看,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身心發展狀況喔!
【看影音】一歲半哪三項都不會、就有問題?孩子發展遲緩爸媽壓力大怎發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