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生的孩子今年就要上小一,在班上年紀最小,不知道學習會不會跟不上?」關於這個問題,過去真的有許多研究發現,在低年級階段,年紀偏小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在團體生活中特別容易顯得學習力不佳,進而過度提高了ADHD診斷率。
現在這個時代,應該每一位家長都聽過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簡稱ADHD)。ADHD這個診斷必須經過嚴謹的評估,經過半年的觀察,在兩個以上不同的團體中,有超過六項符合注意力不集中/肢體過動/個性衝動的行為,並且經過醫師與心理師評估,排除其他疾病因素(比如說聽力異常),才能歸類為ADHD的範疇。
在國外有關兒童ADHD的研究多如牛毛,研究方向包括病因的探索、更科學化的診斷、藥物介入的成效、社會心理學的影響等等。總而言之,全世界有很多專家學者正在努力研究,試圖幫助ADHD的孩子與家人,能擁有更佳的親子關係,保存孩童的自信心與自我認同,以避免青春期過後遺留下心理上的後遺症。
過去就有許多研究發現,在班上年紀偏小的孩子,越容易被診斷ADHD。最近芬蘭一篇大型的研究,更加證實了這一點:他們追蹤從1998~2011年開始入學的小學生,蒐集了一共六千多名被診斷ADHD的孩子,統計他們的出生月份。
結果顯示,年齡最小的兩個月份出生的孩子,相較於年齡最大兩個月份的學生,被診斷ADHD的機率會增加26%(男生)與31%(女生);對照台灣的學制而言,就是七月和八月出生的小朋友,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但是重點來了!這個現象只發生在低年級,七到九歲這個時期,超過十歲以上才被診斷ADHD的孩子,就看不出出生月齡的差異了。
這個研究結果告訴我們:
第一、ADHD絕對不單純是基因問題,環境影響也不容小覷,否則疾病盛行率不會有出生月齡差異。
第二、低年級偏小齡兒童心智尚未成熟,在團體生活中特別容易顯得學習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或衝動。
第三、帶領低年級以下班級的老師,如果對於孩子的年齡差異沒有警覺性,很容易讓孩子被貼上「調皮」的標籤,進而過度提高了ADHD診斷率。
這篇文章刊登在等級相當高的「刺胳針精神病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提醒家長老師在教導孩子的時候,要關注他們的相對年齡,標準要適度地降低,醫生在診斷ADHD時,也要考量到此細微的發展進程。
分享我個人的經驗。我的大兒子是8月21日出生,可想而知,從幼兒園起他就是班上年紀最小的一隻。過去這多年來,我非常細心觀察他在學習上的適應能力,孩子的媽也都會常常鼓勵他:「你比班上同學甚至小了一整年,有些事情學得比較慢,是很正常的。」夫妻做了最壞打算,萬一他真的適應不良,就休學一年再出發。幸好到目前為止,孩子沒有學習上的困擾,我們也漸漸放心了。
仔細想想,班上的許多同學,已經會走路學講話的時候,我兒子才剛出生呢!以中班入學而言,他們的生活經歷,整整多了我兒子25%,大腦成熟度較高,語言能力更佳,這都是很正常的情形。
兒子上了小一,寫字還歪歪扭扭,幸好碰到了貼心的老師,瞭解獅子座小齡男孩的手眼協調困境,習字本都給他很寬容的紅勾勾,讓我們夫妻倍感溫馨。
別以為孩子不知道紅勾勾的意義,當別的孩子都有紅勾勾,只有你沒有,其實對自我能力就是一種否定。如果家長老師又時常將「別的同學都做得到,你一定也做得到」掛在嘴邊,聽起來像是鼓勵孩子,實則是對自信心的再一次打擊。
我覺得陪孩子學習這檔事兒,比較像是在跳雙人舞,當父母老師舞步太快,頻頻踩到孩子的痛腳時,就應該放慢腳步,忍受那慢半拍的華爾滋。
但是當你感覺孩子自信心已經建立,越跳舞越有把握,就可以加快速度,甚至開始玩一些花式招數。雙人舞考驗孩子與大人之間的默契,千萬別讓學校成為孩子自信心的墳場。